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电脑学习网 >> 硬件专区 >> 正文

虚焊引起的硬件故障两例

2013-09-12 17:18:42  来源: 硬件专区 

  近日,笔者在维修电脑的过程中,连续遇到两例和虚焊有关的故障,现把解决过程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故障一: 一台某品牌原装机,接上电源开机后,出现硬件检测界面时系统死机,按Del键无任何反应,也不能进入BIOS设置界面。
  分析解决:电脑可以开机并进行自检,说明CPU和内存没有问题。关机后拆下主板并仔细观察,发现这块主板曾经更换过6个滤波电容,会不会是这几个电容又有问题呢?小心地碰触这6个电容,发现至少有两个的底部焊点是松动的。马上找一段最小号的带松香内芯的焊锡丝,并用电烙铁给这6个电容进行补焊,再轻轻触碰电容,已经无松动感。重新装好电脑、开机,机器工作恢复正常(图1)。


 

图1
  总结:主板在上次更换电容时,焊点不够牢固,结果长期工作后电容由于受热出现虚焊现象,从而导致上述故障的发生。此外,主板上电源滤波电容如果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下,也会因为电解液干涸而失效,并引起电源输出的纹波增大,造成主板工作不稳定,所以给电脑创造一个良好的散热环境非常重要。
  故障二:一套多媒体2.0音箱,在播放音乐时,一个音箱正常,另一个则发出“嗡嗡”声。更换左、右声道音频输入线,结果一样。
  分析解决:故障音箱有“嗡嗡”声,说明功放电路还是正常的,应该从功放的前段开始排查故障。WWw.itCoMPutEr.COm.cN打开音箱,拆下功放板。在功放IC最近的输入耦合电容处开始检查,发现一个电容有松动现象(图2),重新补焊后开机,故障解决。


 

图2
  总结:由于功放板的发热量较大,使得电容焊脚受热而出现虚焊。
  

 

如何查找彩显虚焊点

  编者按:经常维修彩显的人都知道,虚焊是彩显故障的“杀手”。对于有经验的维修人员来说,维修是比较简单的,只须将虚焊的点补焊就可以了。但对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检测工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要在成千上万个焊点中找到虚焊点,就显得比较困难了。
虚焊造成的故障现象和成因
  当彩显存在虚焊情况时,一般会出现以下故障:屏幕画面突然出现收缩,颜色缺失,或电源自动关闭等现象。在故障出现后,只要敲击彩显的外壳,故障现象就有可能消失。但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可能出现同一故障。并且,彩显出现故障的频率越来越频繁,且敲击外壳改善故障现象的成功率越来越低。
  虚焊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彩显在开机工作后,由于内部大功率元件发热,导致元件管脚的膨胀,而大功率元件为了散热需要,一般都安装有散热片,由于元件的上端被散热片固定,管脚只能向下膨胀,导致焊点向下受力,而在关机后,随着温度降低,元件的管脚收缩,导致焊点承受向上的拉力。这样,在使用中,焊点由于频繁地膨胀、收缩,最终出现“虚焊”,使彩显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导致彩显出现故障。因此,我们在检查虚焊现象时,应先检查那些功率较大和带有散热片的三极管、集成块或大功率电阻。
如何查找虚焊点
  焊点的虚焊一般在焊点的根部,外部有焊锡的遮挡,所以从外观上并不容易看出虚焊现象。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到虚焊点呢?
1.敲击法
  在焊点虚焊时,在外力敲击震动的情况下,焊点容易出现连通或断开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故障的消失或出现。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现象来查找虚焊点。具体方法是:把彩显的外壳拆开后,将彩显侧放,露出彩显的电路板,并接通彩显电源,拿一把螺丝刀,用手握住螺丝刀的刀头部分,用螺丝刀的绝缘手柄轻敲彩显的电路板上有虚焊嫌疑的部位(如图)。在敲击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画面,并不断改变敲击电路板的部位。注意:一定要用塑料或木头手柄的螺丝刀,避免因敲击时将电路板短路造成彩显的损坏。


 
  当敲到某特定部位,故障连续出现或消失时,说明虚焊点就在敲击部位的附近。这时用手轻压螺丝刀,将螺丝刀慢慢地在电路板上拖动,并观察彩显图像。当故障出现时,关闭彩显电源。在刚才拖动时出现故障的部位,就可以顺利地找到虚焊点。这时,只要将虚焊部位补焊,即可解决问题。
2.观察法
  当彩显的虚焊部位发生在电源或行输出部分时,由于这一部分工作电压较高,常常会在虚焊部位发生打火现象。
  我们可在晚上拆开彩显,并将彩显立起来,接通彩显的电源,这时关闭房间的电灯,观察彩显的电路板,如果有打火现象的话,我们就可以在电路板上观察到轻微的蓝色火花,而打火的这个点,也就是虚焊点。当故障现象不明显时,我们也可用敲击法来诱发故障现象,以利于观察打火现象。如果打火现象严重,造成电路板烧焦发黑的话,我们在补焊虚焊点之前一定要用刀片和酒精将烧焦处污渍清除干净,否则很容易再次出现虚焊现象,甚至会造成电路和元件的损坏。

 
From:http://www.itcomputer.com.cn/Article/Hardware/201309/2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5-2013 电脑知识网 Computer Knowledg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