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电脑学习网 >> 硬件专区 >> 正文

刻录机飞盘的原因

2013-09-12 17:11:31  来源: 硬件专区 

  笔者有一台DVD刻录机,型号为LG 4164B。使用刚一年就频繁出现飞盘的问题,现象是刻录软件显示刻录成功,但是刻录完的光盘的盘面上会有一圈明显的同心环,而且每一张盘的同心环出现在同一位置。用软件测试,显示这一圈的数据不可读。www.sq120.com推荐文章

查询原因
  为了查找故障的具体原因,笔者开始到处搜索相关资料,后来在某一论坛发现,不少该产品的用户反映,刻录机使用一段时间后(一年左右),会出现“飞盘”、刻录错误和同心环等问题,LG官方也没有对此款产品的固件进行升级。不少朋友都是通过OEM厂商的固件来升级自己的4164B刻录机。
研究解决方案
  经过一番仔细研究,笔者发现不同的固件对4164B刻录机的稳定性是有影响的,而且盘片不一样也会产生不同的刻录质量。虽然有网友说4164B的问题主要是出在机械设计上,但是笔者觉得软件问题应该占主导因素。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此款刻录机在刻录某种特定的盘片时,良率较高,这是否意味着什么呢?
  于是笔者决定修改4164B刻录机对某特定盘片的刻录写策略,尝试让它“起死回生”。这次“手术”需要用到的软件主要有:LG的固件刷新工具FWLoader、通用刻录机刻录速度修改工具Media Code Speed Edit、盘片识别工具DVD Identifier,以及4164B的固件程序。www.ItCOmpUter.com.CN大家可以到http://download.cpcw.com下载上述软件和固件。

  小知识:什么是写策略?
  写策略在DVD Specifications for Recordable Disc for General Part l ver.2.0中被定义为用于刻录坑点的激光调制的精确描述。DVD-R标准中有两种写策略:一种是基本写策略(Basic Write Strategy),这是刻录机进行OPC(Optimum Power Control)的基础;另一种是写策略的变体(Write Strategy Variations),是对基本写策略的补充。
  在对DVD-R盘片进行刻录前,刻录机会预先读取光盘信息。这些信息中包含盘片制造商的ID码和写策略码。如果刻录机固件能够识别出制造商的ID码,就能按照固件中为此种盘片优化过的写策略进行刻录,当然刻录质量会更好;如果制造商的ID码无法识别,那么刻录机将按照基本写策略进行刻录。
  以上过程是对4×以下的DVD-R盘片来说的,4×以上的DVD-R盘片对刻录机激光参数准确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其写策略以预刻录的方式刻录在导入区的控制数据区内,供刻录机在刻录盘片时读取。

刻录机“抢救”过程
  下面是修改LG 4164B刻录机的写策略的具体过程。
  步骤1:笔者先确定了自己的4164B在刻录Imation(怡敏信)的一款8×的DVD-R盘片时的质量比较好,而且手头上正好有十来张杂牌的4×的DVD-R盘片。因此笔者打算用Imation盘片的写策略来替换杂牌盘片的写策略。
  步骤2:要修改写策略必须先了解盘片制造商的ID码。这里可以用盘片识别工具DVD Identifier。方法为:把所要识别的盘片放进刻录机,点击软件主界面右方的“Identify”按钮,稍等几秒钟就可以看到此盘片的信息。
  图1所示是杂牌盘片的信息,其中“Manufacturer ID”显示为TYG02,这就是盘片制造商的ID码。Imation盘片的制造商的ID码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获得(此盘片的制造商的ID码为OPTODISCR008)。

  步骤3:知道了盘片制造商的ID码,下面就可以修改固件中的写策略了。此处笔者用到了通用刻录机刻录速度修改工具Media Code Speed Edit。
  先点击“Load”按钮读取固件信息(图2),在窗口左下方的表单中会出现刻录机固件中关于盘片类型、制造商、刻录速度等规格的描述。然后在表单中“Name”列内找到TYG02所在的一行信息,双击此行,会出现如图3所示的窗口。

  由于笔者打算以2×刻录盘片,因此选择“Name”列为OPTODISCK001、“Write Speed”为2×的一行,点击“OK”,之后软件要求确认对固件的修改(图4),点击“是”即可。
  接下来可以看到软件的主界面刷新了一下,而且TYG02的那一行中“Write Speed”变为了2×,当然写策略是OPTODISCK001的了。最后点击窗口右上角的“Save”按钮保存修改好的固件。
  步骤4:最后笔者用FWLoader把固件写入刻录机,先通过该软件右上方的“OPEN”按钮载入固件(图5),然后按“Update”按钮就可以刷新固件了。固件刷新好后,重新启动系统就大功告成了。


结语
  修改写策略后,笔者对刻录机进行了刻录测试,结果比较令人满意,修改写策略固件前,同心环出现概率是100%;而修改写策略固件后,同心环出现概率为4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刻录机的写策略的重要性。除本文提到的功能外,Media Code Speed Edit这个软件还能加入固件中没有收录的盘片制造商的ID码,让一些光盘能够使用优化过的写策略来刻录,以获得更好的刻录品质,限于篇幅,这里不能详述,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动手试一试。

 
dvd刻录机质量如何评价

  随着DVD刻录机的大幅降价和普及,越来越多的PC用户开始和DVD刻录打交道,并逐渐对刻录品质和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dvd刻录机质量如何评价?我们该怎样衡量一张盘片的品质?如何更好地保障刻录的数据安全?相信阅读本文后,你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www.sq120.com推荐文章

一、怎样实现DVD刻录品质检测
  DVD刻录品质检测是由DVD刻录机配合相应的软件完成的,目前普通家庭用户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案来实现DVD刻录品质的检测。
  方案1:Nero CD-DVD Speed+采用飞利浦芯片的DVD刻录机。这类DVD刻录机主要有BenQ DW1640、1650,及PHILIPS、SONY、HP等品牌的部分产品,它们支持完整的PIE、PIF、POF和Jitter测试。
  方案2:Nero CD-DVD Speed+采用MTK(联发科)芯片的DVD刻录机。现在采用MTK主控芯片的DVD刻录机已成为市场的主流,代表产品有BenQ DW1800/2000、三星H652/H653系列、华硕1814BLT、SONY G170A、先锋112/212系列等。
  不过,这类产品大部分仅支持PIE和PIF测试。最新的Nero CD-DVD Speed支持BenQ等少数品牌采用MTK芯片的DVD刻录机的Jitter测试(须手动打开)。
  注:采用MTK芯片的LITEON(建兴)DVD刻录机除了可以使用Nero CD-DVD Speed外,还能配合自家的KProbe程序进行测试。
  方案3:采用三洋主控芯片的浦科特DVD刻录机+自家工具PlexTools Professional。这套测试系统功能较多,也比较专业。不过,市面上浦科特DVD刻录机比较少见,且售价较贵。
二、正确解读参数,避免误区
  Nero CD-DVD Speed是著名刻录软件Nero的附带工具,它也能单独下载使用(最新版本4.7.7.3下载地址:http://www.cpcw.com/bzsoft)。
  在Nero CD-DVD Speed主界面的“光盘质量”选项卡中(图1),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关键项目:速度设置、PI Errors(PIE)、PI Failures(PIF)、Jitter(抖动或偏差)、PO失败、品质得分等。
1.速度设置
  速度设置对测试成绩的影响较大,因为品质测试说到底是一种读取测试,读取速度设置得越高,对焦时间缩短,导致误差也就越大,尤其在光盘本身不平整的时候。经过笔者对同一盘片进行4×、8×和16×读取测试比较,发现用8×进行读取测试是比较合适的,它可以取得时间和成绩的平衡,具体对比结果请见下表。

2.PIE、PIF和POF
  PI是Parity of Inner-code(内部校验码)的缩写,当一个ECC校验模块出现一个字节错误便记录一个PI-correctable errors(PIE);超过5个字节的密集错误记为Parity Inner Failures(PIF),然后开始PO(Parity of Outer-code,外部校验码)纠错。有少量MTK刻录机(如华硕1612BL)配合Nero CD-DVD Speed测试时,PIF项显示为POE(PO errors)。
  DVD白皮书规定,PIE最大值合格线为280个以下,市售品质优秀的刻录盘(如三菱、威宝的普通白面盘)的PIE最大值一般都可以控制在50以内、总计10万以内;一般盘片PIE最大值控制在100、总计20万以内便合格。
  PIF测试略有差异,采用三洋或MTK主控芯片的刻录机的PIF最大值控制在4以内,采用飞利浦芯片的刻录机的PIF最大值控制在12以内,总数均在1000以内的盘片都可以认为刻录品质不错。一般恒定角速度刻录情况下DVD外圈(即3-4G部分)测试结果会相对较差,但入门用户仍须注意整张DVD盘片PIE和PIF的均匀性。
  如果PO校检失败,则记为一个PO Failures(POF),表示该数据块在测试机器上无法正常读取,虽然有可能在其他机器上读取成功,但仍建议将此光盘报废。
3.Jitter值
  Jitter(抖动)代表DVD盘片信息点长误差,Jitter过大同样会影响DVD盘片的高速顺利读取,并对音频光盘的还原性产生影响。一般来说,DVD+R/RW盘片的Jitter平均值在9%以内、DVD-R/RW盘片的Jitter平均值在8%以内的成绩为优秀,但市售普通盘片比较难以达到该标准。
4.品质得分
  与比较难理解的PIE、PIF和Jitter值相比,普通用户通过品质得分可以比较直观得获得光盘品质信息,一般得分90以上都可以算品质不错。但品质得分在不同主控芯片的刻录机中横向比较的价值不大。如在采用飞利浦芯片的刻录机上,这个分数主要以最大PIF值为计算手段,如1~2个为99分,6~7个为97分,8~9个为95分, 13个为92分等;如果出现任何POF,品质得分记为0分。
  而采用MTK芯片的刻录机的品质得分的定义则不尽相同,如建兴和BenQ相关刻录机出现2个PIF便记为95分,而华硕和先锋的相关机型得分都会偏高——出现6个PIF仍记为99分。这种差别是Nero CD-DVD Speed对不同刻录机固件理解不同而造成的,大家切不可以此作为评价刻录品质的主要手段。
5.理性看待不同刻录机的测试结果
  不少用户把不同刻录机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并因自己刻录盘片较低的PIE和PIF值而欣喜。其实,Nero CD-DVD Speed得出的品质检测结果只是反映该刻录机在该读取速度下对DVD光盘的识别能力,即便采用同品牌、同型号的刻录机进行DVD刻录品质测试,也可能由于读盘的个体差异性,造成它们在测试同一张盘片时得出不同的结果。
  不同品牌的DVD刻录机对市面上的各种盘片的兼容性差异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如采用MTK芯片的DVD刻录机以8×或更高速测试由采用NEC芯片的产品所刻录的光盘时,会出现重大偏差,而降速检测或更换采用其他芯片的刻录机测试便不存在问题。如果遇到刻录品质不是太理想的状况,不妨更换测试机型对结果予以确认。
三、结语
  光盘品质测试固然重要,Nero CD-DVD Speed提供的“基准”读取测试也不容忽视,因为即便“光盘质量”检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果基准测试出现了比较大的读取曲线抖动,那我们在拷贝这张光盘的数据时仍会遇到时间延长等问题(图4)。而另一项测试——ScanDisk(盘片扫描)虽然不常用,但这项测试中如果出现“红块”,即表示存在较多的POF,一般很难准确读取该部分数据。注意,这两项测试可以在所有DVD-ROM、COMBO光驱和DVD刻录机上完成。
  另外要注意的是,Nero CD-DVD Speed提供的光盘质量检测数据仅代表光盘测试时的状况。诚然,一张刻录品质很差的光盘保存前景堪忧,但理想的检测数据并不代表光盘一定长寿。光盘寿命会受到光线、空气湿度、温度,以及所受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不能因为光盘刻录时品质优异而忽略后期的避光、低温、干燥、防挤压等必需的保存措施。
  通过合理的测试,我们能够更好地调整盘片的刻录策略,并对品质不佳的刻录盘片进行返工,以便更好地保存数据。

 
DVD刻录机坏了怎么办

  2005年9月,笔者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以399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台BenQ DW1640刻录机,一直使用正常。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前的一天,笔者像往常一样按下光驱托盘弹出键时,光驱托盘居然纹丝不动!在经过多次重试,甚至用鼠标右键点击光驱图标,选择“弹出”命令也无效之后,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光驱“罢工”了。www.sq120.com推荐文章
故障分析
  冷静下来,笔者对故障情况进行了一番仔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启动计算机时“IDE设备列表”中能看到光驱,因此至少可以说明光驱电路部分问题不大,其次光驱托盘按键是突然没有反应的,值得怀疑的地方就是托盘弹出机构和皮带、光驱内部各个机械部件的润滑状况、电路板排线连接等几个容易出问题的部分。
解决过程
  分析归分析,最终还得付诸实际行动。因为光驱已经过了质保期,本着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精神,毅然把光驱拆了出来,准备为它“会诊”。
  步骤1:光驱开盖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注意,拆卸之前一定要先用一根细铁丝从紧急出仓口把托盘顶出来(图1)。


  步骤2:拆开后发现光驱内部润滑良好。弹出机构、皮带也没有卡死、老化的现象。便继续检查光驱内部排线部分。为了更可靠些,笔者将活动连接部分每一处都拆下,并用棉签蘸酒精擦洗一遍。
  注意:拆卸时一定要小心,因为锁紧用的卡扣都很“脆弱”,笔者在拆装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小意外,弄断了用于压紧排线的卡扣。
  步骤3:在检查过程中,笔者发现连接两块电路板的一组排线中有一根已经断了,问题是不是出在这里?仔细观察此处:这里没有使用活动连接,排线被直接焊在电路板上,而且明显被拉得很紧,断裂应该是在光驱长期工作震动和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为了消除隐患,笔者决定重新焊接此处的排线,线材用普通的单芯导线代替,工具和材料则准备焊锡膏、25W~30W电烙铁、焊锡丝、斜口钳等。
  注意:1.焊接电路板时,焊锡膏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是防止在焊锡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出现虚焊,有效提高焊锡和电路板之间的结合程度)。用法是焊接之前将焊锡膏涂抹在电路板需要焊接的位置。
  2.把导线焊在设备上之前,一定要在导线上用电烙铁挂上焊锡,即让导线先吸饱焊锡(图2),这样可以大大缩短电烙铁在电路板上的操作时间,减少高温对其他电子元件的影响,并且使焊接更加可靠。


  3.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电烙铁的金属壳部分缠上一根地线。
  步骤4:东西找齐全就准备动“手术”了,先把原来的导线全部焊下来(注意连续焊接时间一定不要太长,否则高温可能损坏其他电子元件),接下来把准备好的多根同样长度的导线两头的保护皮用斜口钳剥下,然后用电烙铁挂上焊锡,再在电路板需要焊接的地方涂上焊锡膏。接下来小心地把导线焊到电路板上,焊完之后要仔细观察有没有短路的现象。图3是焊接完成后的样子(图3中标记为1、2的位置)。
  步骤5:焊完之后修复工作基本上就结束了,不过由于此前拆卸光驱时不小心弄断了用于压紧排线的卡扣(图3中标记为3的位置),因此这里还要进行修复。


  仔细观察这个接口,发现排线能够伸进卡槽内较深的位置,而刚才焊下的排线的宽度和这条排线一样宽,于是剪下一段和排线一同塞进卡槽,正好可以把排线压紧。
  步骤6:将光驱恢复原状后,便开始上机测试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按下弹出键,托盘平稳弹出,读盘、刻盘等一切顺利。至此,修复工作大功告成。
  朋友,如果你的光驱也出现类似“瘫痪”的毛病,不妨参考本文提供的解决思路,自己动手,很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From:http://www.itcomputer.com.cn/Article/Hardware/201309/1550.html
    Copyright © 2005-2013 电脑知识网 Computer Knowledg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