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电脑学习网 >> 硬件专区 >> 正文

如何查找彩显虚焊点

2013-09-12 17:19:06  来源: 硬件专区 

  编者按:经常维修彩显的人都知道,虚焊是彩显故障的“杀手”。对于有经验的维修人员来说,维修是比较简单的,只须将虚焊的点补焊就可以了。但对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检测工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要在成千上万个焊点中找到虚焊点,就显得比较困难了。
虚焊造成的故障现象和成因
  当彩显存在虚焊情况时,一般会出现以下故障:屏幕画面突然出现收缩,颜色缺失,或电源自动关闭等现象。在故障出现后,只要敲击彩显的外壳,故障现象就有可能消失。但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可能出现同一故障。并且,彩显出现故障的频率越来越频繁,且敲击外壳改善故障现象的成功率越来越低。
  虚焊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彩显在开机工作后,由于内部大功率元件发热,导致元件管脚的膨胀,而大功率元件为了散热需要,一般都安装有散热片,由于元件的上端被散热片固定,管脚只能向下膨胀,导致焊点向下受力,而在关机后,随着温度降低,元件的管脚收缩,导致焊点承受向上的拉力。这样,在使用中,焊点由于频繁地膨胀、收缩,最终出现“虚焊”,使彩显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导致彩显出现故障。因此,我们在检查虚焊现象时,应先检查那些功率较大和带有散热片的三极管、集成块或大功率电阻。
如何查找虚焊点
  焊点的虚焊一般在焊点的根部,外部有焊锡的遮挡,所以从外观上并不容易看出虚焊现象。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到虚焊点呢?
1.敲击法
  在焊点虚焊时,在外力敲击震动的情况下,焊点容易出现连通或断开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故障的消失或出现。WWW.iTcoMpUtEr.COm.cN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现象来查找虚焊点。具体方法是:把彩显的外壳拆开后,将彩显侧放,露出彩显的电路板,并接通彩显电源,拿一把螺丝刀,用手握住螺丝刀的刀头部分,用螺丝刀的绝缘手柄轻敲彩显的电路板上有虚焊嫌疑的部位(如图)。在敲击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画面,并不断改变敲击电路板的部位。注意:一定要用塑料或木头手柄的螺丝刀,避免因敲击时将电路板短路造成彩显的损坏。


 
  当敲到某特定部位,故障连续出现或消失时,说明虚焊点就在敲击部位的附近。这时用手轻压螺丝刀,将螺丝刀慢慢地在电路板上拖动,并观察彩显图像。当故障出现时,关闭彩显电源。在刚才拖动时出现故障的部位,就可以顺利地找到虚焊点。这时,只要将虚焊部位补焊,即可解决问题。
2.观察法
  当彩显的虚焊部位发生在电源或行输出部分时,由于这一部分工作电压较高,常常会在虚焊部位发生打火现象。
  我们可在晚上拆开彩显,并将彩显立起来,接通彩显的电源,这时关闭房间的电灯,观察彩显的电路板,如果有打火现象的话,我们就可以在电路板上观察到轻微的蓝色火花,而打火的这个点,也就是虚焊点。当故障现象不明显时,我们也可用敲击法来诱发故障现象,以利于观察打火现象。如果打火现象严重,造成电路板烧焦发黑的话,我们在补焊虚焊点之前一定要用刀片和酒精将烧焦处污渍清除干净,否则很容易再次出现虚焊现象,甚至会造成电路和元件的损坏。

 
如何排除主板CMOS故障

  我们知道,CMOS数据丢失后,系统的日期和时间将恢复到初始默认状态(比如1999年1月1日)。当主板出现这种故障时,一般人都会选择找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主板,但前者需要冒被“宰”的风险,而后者显得过于浪费。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一些维修技巧,完全可以通过比较简单的“手术”,使故障主板恢复正常。
CMOS故障产生的原因
  电脑启动时,如果出现“CMOS checksum error-Defaults loaded”提示,说明主板保存的CMOS信息出现了问题,需要重置。解决这种故障的方法一般是更换锂电池,但根据主板CMOS供电电路的实际状况,更换电池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更换电池后问题解决。
  2.更换一块新电池后使用时间不长,故障便再次出现。
  3.更换新电池后故障依旧。
一、CMOS供电电路原理
  要了解造成CMOS故障的具体原因,必须先了解CMOS供电电路原理(图1)。正常情况下,电脑开机后主板提供的+3.3V电经过晶体二极管D的正极→C3滤波→电阻R1限流→C2再次滤波→向南桥中的CMOS控制器供电。与此同时,该电压还经过R2限流→C1滤波后对锂电池补充电力。


 

图1
  当电脑关机后+3.3V供电便立即消失了,此时锂电池的+3V电便通过C1滤波→R2限流→C2再次滤波→向南桥供电。
二、故障情况分析
  1.一般来说,一块质量较好的锂电池可以使用3~5年(或更长)。但如果主板使用了劣质锂电池的话,最多经过一年半载或数月时间,电池的电压就会降低,导致CMOS无法保存信息,这样系统就会提示重置CMOS。这时,如果主板CMOS供电电路正常,更换一块电池即可解决问题。
  2.如果图1中的二极管出现断路或电阻R1的阻值增大,主板的电力供应将无法到达南桥芯片内部(当然也无法对锂电池补充电力了),但此时电池还可以继续维持CMOS数据的电力供应。因此,电脑的启动和运行暂时还不会受到影响。不过,由于锂电池的供电能力有限,当电量消耗殆尽后情况2就接踵而至了。当然,锂电池的质量也决定了出现故障时间的长短,解决的办法就是更换有问题的元器件。
  3.接下来我们分析电阻R2的阻值增大或开路和电容C1、C2漏电的情况。在这种状况下,故障的实际表现会有两种形式:
  (1)电阻R2的阻值增大或开路后,锂电池无法向CMOS供电电路供电,开机后必须重置并保存COMS数据。
  (2)当主板CMOS供电电路中的电容C1、C2出现一般性漏电时,由于锂电池的端电压被发生漏电的电容泄漏掉了一部分,因此,更换电池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更换了高质量的电池,那么较短时间内的开、关机操作,可能不会出现问题。但时间一长,故障就会重现。二是如果更换了劣质的锂电池,则可能没有任何作用。
CMOS故障排除实例
  下面笔者以实例讲解如何排除主板CMOS故障。这块故障主板是美达的S693A2,故障现象为:开机自检结束后出现“CMOS checksum error-Defaults loaded ”的提示,更换了一块2元钱的电池以后,故障依旧;更换了一块6元钱的名牌电池后,头天的开、关机操作没有问题,但第二天开机故障又出现了。参照上面的故障分析,该问题属于情况3的范畴。
  步骤1:首先将主板从机箱中拆出,并取下内存、CPU和锂电池等部件,使其成为一块“裸板”。
  步骤2:把主板平放于桌面上,将万用表拨到RX10K电阻挡,用红表笔接触电池座的中心弹片,黑表笔接触电池座的“扣紧部位”(图2),观察万用表的表头读数。假如读数在10MΩ左右则为正常;如果为5MΩ左右就意味着有轻微漏电现象;倘若在1MΩ以下则有较严重的漏电情况,此时会严重影响电脑的开机。


 

图2
  根据笔者的维修经验,无论是轻微漏电还是严重漏电,故障基本都集中在C1、C2这两只电解电容上(图3),只要用电烙铁将故障电容焊下,并选择质量较高的同规格电容,按正确的极性焊接即可排除故障。假如测得的电阻值接近无穷大或电流值为零,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断定是电阻R2阻值增大或开路了,选择阻值为100Ω左右、功率在1/32W的贴片电阻将其替换即可。


 

图3
  步骤3:经测试,这块故障主板电流、电阻数值完全合乎要求。再将锂电池装回电池座并用万用表的10V电压挡测量电池的端电压,发现电压数值时有时无,有电压时数值也不固定,不过用手指按住电池顶部时,电压却可以稳定在3V左右(图4)。笔者取下电池观察电池座的接触弹片,发现负极弹片顶部的两个触点似乎有氧化现象,立即用0号水砂纸轻轻打磨,调整弹性张度后重装电池,再测量电压,发现已经恢复正常,重新装好所有拆卸下来的硬件,接着开机重置CMOS并保存,故障彻底排除。


 

图4

 
如何解决液晶显示器花屏   不少朋友在使用液晶显示器(LCD)的时候,都出现了液晶显示器花屏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维修经验,总结了以下方法,可以解决大部分液晶显示器花屏的问题(实际应用时,也最好按此流程逐步排除)。
  第一招:检查显示器与显卡的连线是否松动。接触不良导致出现“杂波”、“杂点”状的花屏是最常见的现象。
  第二招:检查显卡是否过度超频。若显卡过度超频使用,一般会出现不规则、间断的横纹。这时,应该适当降低超频幅度。注意,首先要降低显存频率。
  第三招:检查显卡的质量。若是更换显卡后出现花屏的问题,且在使用第一、二招未能奏效后,则应检查显卡的抗电磁干扰和电磁屏蔽质量是否过关。具体办法是:将一些可能产生电磁干扰的部件尽量远离显卡安装(如硬盘),再看花屏是否消失。若确定是显卡的电磁屏蔽功能不过关,则应更换显卡,或自制屏蔽罩。
  第四招:检查显示器的分辨率或刷新率是否设置过高。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一般低于CRT显示器,若超过厂家推荐的最佳分辨率,则有可能出现花屏的现象。
  第五招:检查是否安装了不兼容的显卡驱动程序。这种情况一般容易被忽视,因为显卡驱动程序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NVIDIA显卡),有些用户总是迫不及待地安装最新版本的驱动。事实上,有些最新驱动程序要么是测试版本、要么是针对某一专门显卡或游戏进行优化的版本,使用这类驱动有时可能导致花屏的出现。所以,推荐大家尽量使用经过微软认证的驱动程序,最好使用显卡厂家提供的驱动。
  第六招:若使用以上五招后,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则有可能是显示器的质量问题。此时,请更换其他显示器进行测试。  
From:http://www.itcomputer.com.cn/Article/Hardware/201309/2723.html
    Copyright © 2005-2013 电脑知识网 Computer Knowledg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