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电脑学习网 >> 硬件专区 >> 正文

电脑无法识别u盘

2013-09-12 17:16:47  来源: 硬件专区 
  案例:笔者办公室新购置一台HP激光打印机,型号为3050,用单独赠送的USB线连接打印机和计算机,打印机能正常打印,而WinXP操作系统无法识别闪存。www.sq120.com推荐文章

  常规分析:乍看是电脑无法识别u盘的问题,刚开始怀疑是闪存的问题,找几个确认为未损坏的闪存实验,操作系统还是无法识别闪存。接着怀疑WinXP操作系统问题,查看“磁盘管理”,未显示已插入闪存的信息,重新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并打上SP2补丁,问题依旧。然后把目标锁定在打印机上,因为未安装打印机前,闪存能被系统正常识别,那问题出在哪里?难道闪存与激光打印机不能同时在一台计算机上使用?
  解决方法:更换一根质量好的USB连接线,闪存和激光打印机都能正常工作。至此,可以断定是打印机USB线的质量问题造成的问题。  
迷你电脑拆机研究

  清华同方的迷你i电脑,是一款外形极为小巧,类似家电概念的“盒子”状电脑,而读者对这个神奇的小盒子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少读者来电来信想了解这个“小盒子”的内部奥秘,为此,我们特对这个“盒子”进行了拆解,让大家一睹它的内部玄机。www.sq120.com推荐文章

一、光盘般大小的外观
  这款imini电脑的个头非常小巧,比一张光盘大不了多少,不过,它可是五脏俱全,大家可以通过配置表来了解它的内部配置。
  基本配置
  型号 imini T20
  CPU 赛扬M 370(1.5GHz)
  主板 建基i915GMx-F(i915GM)
  内存 单根Ramaxel 512MB DDR2 533
  硬盘 三星SP M40 40GB(5400rpm)
  显卡 集成Intel GMA900
  声卡 集成
  网卡 集成千兆
  光驱 松下吸入式超薄COMBO
  接口 复合S端子、DVI接口、IEEE1394接口、音频输出/输入接口、2×USB接口、RJ-45接口、电源接口
  送罗技笔记本电脑鼠标和mini无线键盘
  这个小家伙乍一看,竟然连螺丝钉都没有一颗。想拆解它,还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不过,取下底部的胶垫后,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底部有螺丝孔了。取下螺丝,它可以分离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包含了硬盘和超薄光驱,另一部分则是主板部分,包含了CPU、内存等。取下连接线后,可将两部分分离。
二、精巧的散热装置
  当主机越小的时候,机箱内的散热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imini使用了底座散热和风槽散热两种方式来降低机箱内的温度。从内部看来,会发现有一块“硕大”的散热片覆盖着CPU,而散热风扇下则是北桥芯片,CPU和北桥发出的热量通过散热片散发出来,然后热量通过散热风孔被风扇吹到机箱外部。再加上使用笔记本的移动CPU,使得机箱内部的发热量进一步减小,机箱内虽然只有一个风扇,却已经能完全满足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紧凑的主板布局
  我们先从主板部分下手,将主板部分从外壳中逐步分离出来,可以看到它是通过四周的弹片与另一部分卡来固定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拆,将主板部分完全拆出来,同时去掉CPU和北桥芯片的散热器(图3)。这样,一个“裸体”的mini型i915主板就完全暴露出来了。图3左侧的绿色大芯片是主板的北桥芯片,靠近下部的绿色芯片就是这个“小盒子”的核心——赛扬M 370处理器。图3的上部是Ramaxel的512MB DDR2 533笔记本电脑内存。从这个图中,大家还可以看到一根空闲的mini PCI插槽,我们可自行安插其他mini PCI设备,例如内置的无线网卡。
  在图4中大家可以看到CPU和它的供电单元,另外,上部的BIOS芯片和右侧的RTL8110S-32千兆网卡控制芯片也一目了然。
  让我们看看这块主板的背面,南桥芯片、agere的IEEE1394控制芯片、ALC850音频芯片和Winbond的I/O芯片都在背板上。

四、细致的外部设备
  看完了主板部分,让我们接着看看另外一部分。将外壳分离出来后,硬盘和光驱就能够清楚地看到了。另外,机箱内装有扬声器单元,不过它能够发出的声响并不大,主要还是依靠外接音箱。我们可以通过螺丝刀将硬盘和光驱拆下来(图6)。大家请看图中黑圈部分,这是一块连接卡,它一头连接光驱和硬盘,而金手指部分则和主板上mini PCI槽后的一个插槽相接合,实现光驱、硬盘与主板的通讯。
  最后,让我们将imini内部的主要配件来个全家福,给大家展示一下。
比比点评
  imini其实是一款基于笔记本电脑架构的电脑主机,由于它的主板非常小,所以主要的芯片,例如北桥、南桥、网卡、声卡、IEEE1394等芯片是分别布置在主板正反两面的。而它内部的处理器、内存、硬盘等也都是用的笔记本电脑配件,就连电源,也使用了类似于笔记本的外接电源。值得一提的是,笔记本电脑用的内存和硬盘是可以很方便地在电脑卖场中买到的,如果大家在使用后期觉得速度或容量不够理想,可以自购更大容量的内存或硬盘。而mini PCI插槽处,我们可以安装无线网卡来实现它的全无线化(当然,显示器的信号线目前还是必须有的)。

 
电脑卡怎么办

在使用Windows XP的过程中,系统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慢,你会觉得电脑卡,你可以重装系统,但重装后,那么多的应用软件也要重新安装,如何在不安装系统的前提下提升Windows XP的运行速度呢? www.sq120.com推荐文章

1、定期整理磁盘碎片
计算机硬盘中最细小的单位是扇区,一个档案通常会占用若干扇区,每当硬盘用久了,无数次的新增、更改和删除档案后,就会造成很多断断续续的扇区,因而非连续性的档案便会愈来愈多,硬盘磁头便需要花更多时间跳来跳去来读取数据,这就导致硬盘速度减慢。有见及此,windows才会有“整理磁盘碎片”出现。只要执行“整理磁盘碎片”,所有非连续性的档案都会被重新编排得整整齐齐,至于执行时间,大约一星期左右执行一次便可了。
2、去掉预定任务
通常情况下,Windows XP在连接其它计算机时,会全面检查对方机子上所有预定的任务,这个检查会让你等上30秒钟或更多时间。去掉的方法是开始
a、修改注册表的run键,取消那几个不常用的东西,比如Windows Messenger。启用注册表管理器:开始→运行→Regedit→找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MSMSGS”/BACKGROUND这个键值,右键→删除,世界清静多了,顺便把那几个什么cfmon的都干掉吧。
b、修改注册表来减少预读取,减少进度条等待时间,效果是进度条跑一圈就进入登录画面了,开始→运行→regedit启动注册表编辑器,找HKEY_LOCAL_MACHINESYSTEM\ Current\Control\SetControl\ Session anagerMemory\ManagementPrefetchParameters,有一个键EnablePrefetcher把它的数值改为“1”就可以了。另外不常更换硬件的朋友可以在系统属性中把总线设备上面的设备类型设置为none(无)。

3、关闭系统属性中的特效
这可是简单有效的提速良方。点击开始→控制面板→系统→高级→性能→设置→在视觉效果中,设置为调整为最佳性能→确定即可。这样桌面就会和win2000很相似的,我还是挺喜欢XP的蓝色窗口,所以在“在窗口和按钮上使用视觉样式”打上勾,这样既能看到漂亮的蓝色界面,又可以加快速度。

5、Windows XP实现1秒关机
体积庞大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关机起来很慢,大约需要30~50秒,但是按我们下面提供的方法更改注册表选项,你的Windows XP系统关机速度就会非常的快了。
找到HKEY-CURRENT-USER\Control Panel\Desktop键,将WaitToKillAppTimeout改为:1000,即关闭程序时仅等待1秒。
另:程序出错和系统自动关闭停止响应的程序如何实现快速关闭。
a、将HungAppTimeout 值改为:200,表示程序出错时等待0.5秒。
b、将AutoEndTasks 值设为:1,让系统自动关闭停止响应的程序。
6、关掉调试器Dr. Watson
我好像从win95年代开始一次也没用过这东西,可以这样取消:打开册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AeDebug子键分支,双击在它下面的Auto键值名称,将其“数值数据”改为0,最后按F5刷新使设置生效,这样就取消它的运行了。沿用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把所有具备调试功能的选项取消,比如蓝屏时出现的memory.dmp,在“我的电脑→属性→高级→设置→写入调试信息→选择无”等等。
7、加快启动速度
要加快Windows XP的启动速度。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达到目的,在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PrefetchParameters,在右边找到EnablePrefetcher主键,把它的默认值3改为1,这样滚动条滚动的时间就会减少;
9、优化网上邻居
Windows XP网上邻居在使用时系统会搜索自己的共享目录和可作为网络共享的打印机以及计划任务中和网络相关的计划任务,然后才显示出来,这样速度显然会慢的很多。这些功能对我们没多大用的话,可以将其删除。在注册表编辑器中找到

 
From:http://www.itcomputer.com.cn/Article/Hardware/201309/2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5-2013 电脑知识网 Computer Knowledg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