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电脑学习网 >> 硬件专区 >> 正文

如何选购音箱

2013-09-12 17:21:36  来源: 硬件专区 

现如今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音箱,经常使人感到眼花缭乱,在选择音箱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误区,尤其对于劣质音箱有几个方面正是商家苦苦掩盖的“家丑”,这当然不会在我们面前外扬了。其实,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购销关系中,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商家,引向了很多认识误区,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些必要的更正,希望对消费者有所帮助。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选购音箱。
误区一:价格贵的音箱音质就一定好吗
  通常的说法是音箱的音质由价格来决定,但价格不是选购优质音箱的惟一标准,重要的是音箱的音质如何,因为价格和音质也不一定就成比例,也就是说,并不是说你付出了双倍的价格,就会有双倍的音质享受。即使是CPU也是一样,你付出双倍价格却未必可以购买到双倍频率的CPU,就算频率是双倍,也不一定其性能就会是双倍。这个道理用上音箱上就更加明显了,从笔者个人来讲,所谓“绝妙音质”从来都是那些“音响发烧友”的专利,那些什么发烧级大师对音质的形容是笔者所难以理解的,不过有一些音箱虽说外表不是很花哨,但音质一样可以笔者陶醉,并且价格也不贵哟!

误区二:买音箱不能光看广告,还得看实际效果
  现在市场中多媒体音箱品牌众多,产品一多就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辅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以及一些概念炒作再所难免,有些厂商在想尽一切办法强调自己品牌的差异化,在外形设计上变着花样在变,其实往往都是新瓶装旧酒,很多地方都不能尽如人意。www.iTcomputEr.Com.cn笔者不久前见过的几个品牌的音箱,宣传资料上介绍的功能看上去非常吸引人,但分别试用之后却发现毛病诸多,和宣传资料上说的差之远矣!一款功率不够,将音量调到一半就出现失真现象;另一款固定喇叭的螺丝有受损痕迹,可以看出不是机器安装的,而是人工扭上去的,所以不要过度盲目地相信广告大力宣传的音箱,避免选择失误,到时悔之晚矣!当然每个人对音箱的听觉感受不一样,所以在选择时还是以个人的感觉为主,自己听起来感觉舒服就好,这样买回来的音箱可以和个人口味相符合,而朋友和商爱推荐的很可能并不适合自己的风格。

误区三:音箱内的吸音棉并不代表档次的高低
  有许多消费者认为没有吸音棉的音箱是低档次的音箱,专家说这种说法并不是很科学。吸音材料在音箱中只起两个作用,一是消除音箱箱体的某些谐振与染色;二是适当缩小音箱的体积,对于音箱属于哪个档次毫无关系,有些人以为往音箱中增加填充物是一剂万能的良药,这就大错而特错了。只要音箱的箱体设计合理,自身没有明显的谐振,箱体又足够大,完全可以不加填充材料就能制作出高品质的音箱。在全世界的音箱制作领域中,这种成功的例子很多。在音箱箱体中不加填充材料,对音箱的瞬态特性有好处。 经过认真设计、认真加工制造的音箱,在出厂时已基本上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随意改变音箱内填充材料的有无、多少,会对音箱的重播造成很多影响,而这些影响多数是负面的,过多的填充物,会造成重播时的声音发木,瞬态特性差,有气无力。

  误区四:木质的音箱就一定好吗

  当笔者走进电子市场时,总会遇到热心的销售小姐向笔者推荐,某某牌子的音箱什么木做的,质量如何有保证呀等等。买音箱不是买家具,如果是买家具,好的木质家具到是可以作为衡量该产品是否优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好的木质材料意味着结实、耐用甚至突出主人的品味。但对于音箱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因为原木板有谐振的性质,音箱工作时木质本身会产生声音,影响音箱的音质表现力,所以说木质音箱就是好音箱并无根据。

  误区五:不要以貌取箱,重要的要看细节

  我们在选购音箱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看音箱的制作工艺、箱体材质、箱体密封性、扬声器的口径和品质等信息,甚至分频器都能从倒相孔看见。先看音箱的外贴层,是否有明显的起泡、划痕、翘边等现象,接缝是否整齐,箱体的一些塑料制品是否粗糙,比如倒相管的管壁是否厚实,表面是否光滑。从这些细微之处,往往能对整箱的品质定位初见端倪。另外从音箱的面板接缝处仔细辨别箱体材质,如果从接缝处不能看出的话,也可以用手指在箱体空腔处的箱壁上敲一敲,如果板材较厚,密度较高的话,声音应该低沉且无明显的空腔感。最后别忘了揭开防尘罩,看看喇叭的制作工艺,特别是喇叭中间凸出的音圈罩周边的制作工艺,如果粘得不好的往往可以看到一丝丝的胶水干后留下的痕迹;再看看固定喇叭的螺丝有无受损痕迹,如果有就不是机器安装的,质量肯定要打折扣。 试音时,则至少把音量按钮调到3/4处,看看功率够不够或有没有失真,与此同时,用手在音箱各处摸一摸,如果感到箱体后(除倒箱孔外)还有风吹出,就说明音箱密封性不好。

 
如何选购激光打印机 现在中小企业和SOHO用户已经是桌面黑白激光打印机的主要用户群体,不同的产品性能、服务以及价位的组合将适应企业用户不同应用环境的需要。以目前的打印需求看,作为该领域内的高性能需求用户,主要着眼点集中在打印质量的一流性、打印速度的快捷性和成本输出的低廉性三个方面。
  厂商的产品技术也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发展,我们看到市场上适合中小企业以及SOHO 采购的激光打印机产品越来越丰富。主流厂商的产品包括HP LaserJet 1010/1012/1015、Lenovo LJ1700、Samsung ML1510/1710、Epson EPL-6100L等等,加上非主流厂商的产品,选择范围非常广。而一般黑白激光打印机的使用周期是3-5年,所以对于中小企业以及家庭用户来讲,黑白激光打印机是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产品如此琳琅满目,用户该作何选择呢?在选购中,用户还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总体拥有成本和一些细节指标上。现在来看一下如何选购激光打印机。
  速度指标要看清
  对于打印机,人们最关注的往往是打印速度。有的产品标称每分钟打12页,有的标16页,但是有可能标12页的打得更快。所以,我们建议用户在选购中要特别留心一个叫首页输出时间的参数。首页输出时间可以说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和SOHO用户而设置的,很多用户日常打印通常是一两页一两页的打,因此首页输出时间是一个衡量输出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一般打印内容在60页以内的用户,选购时应该特别注意首页输出速度。从现有的产品看,惠普激光打印机的首页输出时间较短,一般是10秒左右,而其它品牌中耗时最长的在40秒以上。

  耗材更要算明白

  由于硒鼓成本不仅是打印机首次购买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日常打印中离不开的耗材,因此用户也应该特别小心。有的产品首次购买成本可能比别的品牌少100多元,但是随机硒鼓的容量比标准硒鼓小,也就是说厂商通过降低随机硒鼓的成本缩减了首次购买成本,因此用户在购买时应该反复比较,找出真正划算的产品。

  作为一般的用户,很难有合适的方法来对耗材的购买和使用做专业的评估,我们可以借助媒体的评估结果,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是选择一个可靠性高的激光打印机品牌,这样后期的使用和服务都有了很好的保证。

  现在中小企业和SOHO用户已经是桌面黑白激光打印机的主要用户群体,不同的产品性能、服务以及价位的组合将适应企业用户不同应用环境的需要。以目前的打印需求看,作为该领域内的高性能需求用户,主要着眼点集中在打印质量的一流性、打印速度的快捷性和成本输出的低廉性三个方面。

  厂商的产品技术也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发展,我们看到市场上适合中小企业以及SOHO采购的激光打印机产品越来越丰富。主流厂商的产品包括HP LaserJet 1010/1012/1015、Lenovo LJ1700、Samsung ML1510/1710、Epson EPL-6100L等等,加上非主流厂商的产品,选择范围非常广。而一般黑白激光打印机的使用周期是3-5年,所以对于中小企业以及家庭用户来讲,黑白激光打印机是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产品如此琳琅满目,用户该作何选择呢?在选购中,用户还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总体拥有成本和一些细节指标上。

  速度指标要看清

  对于打印机,人们最关注的往往是打印速度。有的产品标称每分钟打12页,有的标16页,但是有可能标12页的打得更快。所以,我们建议用户在选购中要特别留心一个叫首页输出时间的参数。首页输出时间可以说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和SOHO用户而设置的,很多用户日常打印通常是一两页一两页的打,因此首页输出时间是一个衡量输出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一般打印内容在60页以内的用户,选购时应该特别注意首页输出速度。从现有的产品看,惠普激光打印机的首页输出时间较短,一般是10秒左右,而其它品牌中耗时最长的在40秒以上。

  耗材更要算明白

  由于硒鼓成本不仅是打印机首次购买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日常打印中离不开的耗材,因此用户也应该特别小心。有的产品首次购买成本可能比别的品牌少100多元,但是随机硒鼓的容量比标准硒鼓小,也就是说厂商通过降低随机硒鼓的成本缩减了首次购买成本,因此用户在购买时应该反复比较,找出真正划算的产品。

  作为一般的用户,很难有合适的方法来对耗材的购买和使用做专业的评估,我们可以借助媒体的评估结果,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是选择一个可靠性高的激光打印机品牌,这样后期的使用和服务都有了很好的保证。

 
如何修改自动播放选项

问:我在Windows XP中插入闪存或光盘的时候会弹出一个选择用什么程序打开闪存或光驱的对话框,我点了一个始终用资源管理器打开,请问有没有什么办法修改它啊?

答:打开“我的电脑”,对于光驱,在光驱驱动器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然后打开“自动播放”选项卡。根据不同的类别选择不同的处理措施。对于闪存,需要先将闪存插入,剩下的操作和光驱的操作一致。

 
From:http://www.itcomputer.com.cn/Article/Hardware/201309/3175.html
    Copyright © 2005-2013 电脑知识网 Computer Knowledg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