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 DVD刻录机的普及大潮,笔者最近也买了一台建兴LH-20A1S送给爸妈用。但老人家对电脑操作较为生疏,让他们记住打开Nero7隐藏的速度选择菜单已属难事,再让他们记住几种常用盘片的最佳刻录速度更非明智之举,可是一路默认“Next”超高速刻出的光盘品质并不理想。有没有办法直接让默认刻录速度即为该盘片的最佳刻录速度呢?
我们知道,普通DVD刻录机对不同盘片拥有不同的写入策略,而这些策略信息存储在光驱的固件(Firmware)中。Nero7的默认速度即为固件中记录的该盘片的最大写入速度,但现有20×刻录机对常见16×盘片超速刻录后,品质并不理想。因此,修改固件、将常用盘片的最高速度设置为最佳写入速度,对简化刻录操作非常有意义。
步骤1:在正式修改前,先利用Nero自带的CD-DVD Speed中“光盘质量”项目比较同种光盘不同刻录速度下的刻录品质差异,并了解光盘的MID信息(图1)。
步骤2:下载光驱固件编辑软件Media Code Speed Edit(最新版本为V1.1.0.6,下载地址:http://ala42.cdfreaks.com/MCSE/),同时登录http://codeguys.rpc1.org/firmwares.html,下载建兴LH-20A1S的固件升级程序20A1S.9L02.stock.exe。wWW.itCoMpuTer.Com.CN
步骤3:运行Media Code Speed Edit,单击主界面右上角的“Load”按钮,载入20A1S.9L02.stock.exe。在左下角窗口内可选择不同MID值的光盘型号。
以市面上常见的日产威宝丽纹龙16×DVD+R为例,其MID值为“YUDEN T03”,单击“YUDEN000 T03-000”,可以看到右边菜单显示默认的刻录策略:6×~20×(图2)。在这台建兴刻录机上,该光盘的最佳刻录速度为12×。因此将16×~20×前面的钩去掉,并点击“Set”按钮。
步骤4:修改完所有选定盘片后,点击软件主界面右上角的“Save”按钮即可。以下是笔者降速的光盘列表:
注意:并非所有的盘片都可以直接修改速度,如利用Media Code Speed Edit编辑LG刻录机H44L的固件时,MID值为MAXELL 003的盘片(4×~18×)速度选项即为灰色(图3)。此时可以在左侧窗口中双击此盘片信息,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选择MAXELL 002盘片予以替代,在刻录中Nero即会默认以最高12×的写入策略进行刻录。替代时优先考虑同一家工厂的盘片写入策略。
步骤5:保存修改后,如果固件为*.bin格式,即可利用光存储厂商自带的固件刷新工具完成对刻录机的固件更新,如LG的SmartFlash或三星的SFDNWIN。如果编辑的固件为*.exe文件,如本例中的建兴LH-20A1S,或者LG的H44L等,即可直接双击修改过的固件升级文件。
编注:刷新光驱的固件存在一定的风险,大家在操作前务必做好备份工作。
好了,20× DVD刻录机的“降速”之旅结束了,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享受轻松的“全自动”刻录。
dvd刻录机质量如何评价
随着DVD刻录机的大幅降价和普及,越来越多的PC用户开始和DVD刻录打交道,并逐渐对刻录品质和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dvd刻录机质量如何评价?我们该怎样衡量一张盘片的品质?如何更好地保障刻录的数据安全?相信阅读本文后,你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www.sq120.com推荐文章
一、怎样实现DVD刻录品质检测
DVD刻录品质检测是由DVD刻录机配合相应的软件完成的,目前普通家庭用户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案来实现DVD刻录品质的检测。
方案1:Nero CD-DVD Speed+采用飞利浦芯片的DVD刻录机。这类DVD刻录机主要有BenQ DW1640、1650,及PHILIPS、SONY、HP等品牌的部分产品,它们支持完整的PIE、PIF、POF和Jitter测试。
方案2:Nero CD-DVD Speed+采用MTK(联发科)芯片的DVD刻录机。现在采用MTK主控芯片的DVD刻录机已成为市场的主流,代表产品有BenQ DW1800/2000、三星H652/H653系列、华硕1814BLT、SONY G170A、先锋112/212系列等。
不过,这类产品大部分仅支持PIE和PIF测试。最新的Nero CD-DVD Speed支持BenQ等少数品牌采用MTK芯片的DVD刻录机的Jitter测试(须手动打开)。
注:采用MTK芯片的LITEON(建兴)DVD刻录机除了可以使用Nero CD-DVD Speed外,还能配合自家的KProbe程序进行测试。
方案3:采用三洋主控芯片的浦科特DVD刻录机+自家工具PlexTools Professional。这套测试系统功能较多,也比较专业。不过,市面上浦科特DVD刻录机比较少见,且售价较贵。
二、正确解读参数,避免误区
Nero CD-DVD Speed是著名刻录软件Nero的附带工具,它也能单独下载使用(最新版本4.7.7.3下载地址:http://www.cpcw.com/bzsoft)。
在Nero CD-DVD Speed主界面的“光盘质量”选项卡中(图1),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关键项目:速度设置、PI Errors(PIE)、PI Failures(PIF)、Jitter(抖动或偏差)、PO失败、品质得分等。
1.速度设置
速度设置对测试成绩的影响较大,因为品质测试说到底是一种读取测试,读取速度设置得越高,对焦时间缩短,导致误差也就越大,尤其在光盘本身不平整的时候。经过笔者对同一盘片进行4×、8×和16×读取测试比较,发现用8×进行读取测试是比较合适的,它可以取得时间和成绩的平衡,具体对比结果请见下表。
2.PIE、PIF和POF
PI是Parity of Inner-code(内部校验码)的缩写,当一个ECC校验模块出现一个字节错误便记录一个PI-correctable errors(PIE);超过5个字节的密集错误记为Parity Inner Failures(PIF),然后开始PO(Parity of Outer-code,外部校验码)纠错。有少量MTK刻录机(如华硕1612BL)配合Nero CD-DVD Speed测试时,PIF项显示为POE(PO errors)。
DVD白皮书规定,PIE最大值合格线为280个以下,市售品质优秀的刻录盘(如三菱、威宝的普通白面盘)的PIE最大值一般都可以控制在50以内、总计10万以内;一般盘片PIE最大值控制在100、总计20万以内便合格。
PIF测试略有差异,采用三洋或MTK主控芯片的刻录机的PIF最大值控制在4以内,采用飞利浦芯片的刻录机的PIF最大值控制在12以内,总数均在1000以内的盘片都可以认为刻录品质不错。一般恒定角速度刻录情况下DVD外圈(即3-4G部分)测试结果会相对较差,但入门用户仍须注意整张DVD盘片PIE和PIF的均匀性。
如果PO校检失败,则记为一个PO Failures(POF),表示该数据块在测试机器上无法正常读取,虽然有可能在其他机器上读取成功,但仍建议将此光盘报废。
3.Jitter值
Jitter(抖动)代表DVD盘片信息点长误差,Jitter过大同样会影响DVD盘片的高速顺利读取,并对音频光盘的还原性产生影响。一般来说,DVD+R/RW盘片的Jitter平均值在9%以内、DVD-R/RW盘片的Jitter平均值在8%以内的成绩为优秀,但市售普通盘片比较难以达到该标准。
4.品质得分
与比较难理解的PIE、PIF和Jitter值相比,普通用户通过品质得分可以比较直观得获得光盘品质信息,一般得分90以上都可以算品质不错。但品质得分在不同主控芯片的刻录机中横向比较的价值不大。如在采用飞利浦芯片的刻录机上,这个分数主要以最大PIF值为计算手段,如1~2个为99分,6~7个为97分,8~9个为95分, 13个为92分等;如果出现任何POF,品质得分记为0分。
而采用MTK芯片的刻录机的品质得分的定义则不尽相同,如建兴和BenQ相关刻录机出现2个PIF便记为95分,而华硕和先锋的相关机型得分都会偏高——出现6个PIF仍记为99分。这种差别是Nero CD-DVD Speed对不同刻录机固件理解不同而造成的,大家切不可以此作为评价刻录品质的主要手段。
5.理性看待不同刻录机的测试结果
不少用户把不同刻录机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并因自己刻录盘片较低的PIE和PIF值而欣喜。其实,Nero CD-DVD Speed得出的品质检测结果只是反映该刻录机在该读取速度下对DVD光盘的识别能力,即便采用同品牌、同型号的刻录机进行DVD刻录品质测试,也可能由于读盘的个体差异性,造成它们在测试同一张盘片时得出不同的结果。
不同品牌的DVD刻录机对市面上的各种盘片的兼容性差异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如采用MTK芯片的DVD刻录机以8×或更高速测试由采用NEC芯片的产品所刻录的光盘时,会出现重大偏差,而降速检测或更换采用其他芯片的刻录机测试便不存在问题。如果遇到刻录品质不是太理想的状况,不妨更换测试机型对结果予以确认。
三、结语
光盘品质测试固然重要,Nero CD-DVD Speed提供的“基准”读取测试也不容忽视,因为即便“光盘质量”检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果基准测试出现了比较大的读取曲线抖动,那我们在拷贝这张光盘的数据时仍会遇到时间延长等问题(图4)。而另一项测试——ScanDisk(盘片扫描)虽然不常用,但这项测试中如果出现“红块”,即表示存在较多的POF,一般很难准确读取该部分数据。注意,这两项测试可以在所有DVD-ROM、COMBO光驱和DVD刻录机上完成。
另外要注意的是,Nero CD-DVD Speed提供的光盘质量检测数据仅代表光盘测试时的状况。诚然,一张刻录品质很差的光盘保存前景堪忧,但理想的检测数据并不代表光盘一定长寿。光盘寿命会受到光线、空气湿度、温度,以及所受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不能因为光盘刻录时品质优异而忽略后期的避光、低温、干燥、防挤压等必需的保存措施。
通过合理的测试,我们能够更好地调整盘片的刻录策略,并对品质不佳的刻录盘片进行返工,以便更好地保存数据。
赛扬M如何超频
随着迅驰4(Santa Rosa)平台和Merom核心酷睿2双核移动CPU的全面上市,曾经高高在上的Pentium M和赛扬M处理器开始疯狂降价。最近,笔者就幸运地在二手市场以“白菜价”淘到一块赛扬M 380处理器和一片建碁i915GMm-N主板,来搭建自己的HTPC。而为了提高整个平台的性能,笔者还通过“硬改”法,成功实现了赛扬M 380的超频。www.sq120.com推荐文章
一、为何要对赛扬M“动手术”
赛扬M 380 处理器采用90nm制程的Dothan核心,主频是1.6GHz,外频是100MHz,前端总线频率为400MHz,二级缓存为1MB。在硬件规格上,它与Bannis核心的Pentium M看齐,同频率下两者的性能也相差无几,基本上可以和P4 2.2GHz打个平手。
建碁i915GMm-N是经典的i915GMm-HFS主板的简化版(图1),采用Intel 915GM移动芯片组,集成了GAM900显卡和5.1声道声卡,并且支持双通道DDR2内存。用赛扬M380和建碁i915GMm-N搭建的HTPC平台,在功耗和噪音方面都控制得很不错,但是性能却不尽如人意。
赛扬M 380的外频低、发热小,具备了不俗的超频潜力,于是笔者决定对它进行超频,以提高其性能。无奈i915GMm-N主板主要面对的是Mini HTPC用户,在BIOS设计上显得比较保守,超频选项不够丰富,无法发挥CPU的超频潜能。笔者想起以前《电脑报》上曾经介绍过很多种处理器“硬改”的超频方法,是否可以借鉴类似的方法来超频呢?
二、“硬改”超频的原理
从Intel有关Dothan核心CPU的技术白皮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如图2的一个表格,表中的两个CPU针脚BSEL[0]、BSEL[1]用于定义控制CPU的外频,字母“L”表示低电平,“H”表示高电平,表中的BSEL[1]是固定低电平的。
当BSEL[0]处于高电平状态时,CPU外频为100MHz;当BSEL[0]处于低电平状态时,CPU外频则为133MHz。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让赛扬M 380的BSEL[0]处于低电平状态,即可获得133MHz的外频,此时CPU主频将达到133MHz×16≈2.1GHz。
图3是白皮书中的另外一个图表,上面标明了赛扬M 380的各个CPU针脚的定义。从图中可以看到,BSEL[0]的位置就是C16针脚位置(注意:可通过左上方的针脚缺角来确认位置,C为纵坐标,16为横坐标),而旁边的C15针脚被定义为VSS(VSS在Intel的技术资料中代表地线的意思)。只要我们把C16和C15这两个针脚短路,也就等于把BSEL[0]接地了,此时BSEL[0]就会处于低电平状态,可以强制让CPU运行在133MHz的外频下,从而达到“硬”超频的效果。
注:相关技术资料下载地址:ftp://download.intel.com/design/mobile/datashts/30311008.pdf
三、“硬改”需要用什么材料
用于短接CPU针脚的材料非常多,有导电银漆、铅笔石墨、导电胶水、细铜丝等等。与主流的LGA775处理器的无针式触点接口结构不同的是,赛扬M仍采用传统的针脚接口,479个针脚分布非常密集,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折断针脚,不便于操作。于是笔者决定采用将细铜丝直接连接主板上CPU插座中的对应针孔的方法来超频。
注意,铜丝大小的选择非常重要,既要能连接两个针孔,又要尽可能降低其电阻,以减少这个小区域的发热。通过高中物理知识,我们不难由电阻定律得出:
铜丝的电阻R=ρL/S(注:ρ为电阻率,L为铜丝的长度,S为铜丝的横截面积),其中ρ已经为固定值,所以L越短铜丝的电阻值越小,S越大电阻值也越小。因此使用的铜丝长度不宜太长,够用就好,建议0.6cm左右即可。
铜丝的粗细以能和CPU针脚一起塞进针孔为宜。银的电阻率比铜小,因此如果能找到大小合适的银导线,则效果更佳。笔者是用鼠标连线中剪下的一段小铜丝作为短接的材料。
四、“硬改”实战
先把铜丝剪到合适的长度,再用镊子把铜丝弯成大小适宜的“U”形,最后把弯好的导线插入到C15和C16这两个针孔中(图4)。这个操作看似简单,实际并不容易。因为这一段铜丝又细又小,一不小心就会掉到主板上,找起来非常麻烦。
为了避免铜丝掉在主板上造成其他部件短路,建议大家谨慎操作。如果铜丝掉在主板上,可以用吹风筒的冷风把它吹走。
接着安装好赛扬M 380,开机,顺利进入系统。CPU-Z显示处理器已经正常运行在133MHz外频上(图5),但此时测不到CPU电压。运行Super π、Prime95等考机软件,测试超频后机器运行的稳定性。
这颗赛扬M 380的体质很不错,不加电压就能稳定运行在2.1GHz的频率上。这时它的性能完全可以和P4 2.8GHz一较高下,而且发热量并没有增加多少,普通的风冷散热器就能轻松应付。经过上述改造之后,这台HTPC甚至可以流畅播放一些720p的HDTV视频,性能提升非常明显。
五、结语
如果你的CPU超频后不稳定,还可以参考白皮书中的资料,找到控制电压的VID5、VID4、VID3、VID2、VID1、VID0等六个针脚(见图6,分别在E2到H4位置之间),采用上面的铜丝短接法,连接相邻的VSS针脚来调节CPU的工作电压(图7为部分对应的定义电压值),以保证超频后的运行稳定性。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对处理器进行硬件改造(尤其是提高工作电压)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可能影响产品的正常质保,希望DIY玩家谨慎从事,最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From:http://www.itcomputer.com.cn/Article/Hardware/201309/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