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电脑学习网 >> 硬件专区 >> 正文

如何选购激光打印机

2013-09-12 17:21:35  来源: 硬件专区 
现在中小企业和SOHO用户已经是桌面黑白激光打印机的主要用户群体,不同的产品性能、服务以及价位的组合将适应企业用户不同应用环境的需要。以目前的打印需求看,作为该领域内的高性能需求用户,主要着眼点集中在打印质量的一流性、打印速度的快捷性和成本输出的低廉性三个方面。
  厂商的产品技术也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发展,我们看到市场上适合中小企业以及SOHO 采购的激光打印机产品越来越丰富。主流厂商的产品包括HP LaserJet 1010/1012/1015、Lenovo LJ1700、Samsung ML1510/1710、Epson EPL-6100L等等,加上非主流厂商的产品,选择范围非常广。而一般黑白激光打印机的使用周期是3-5年,所以对于中小企业以及家庭用户来讲,黑白激光打印机是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产品如此琳琅满目,用户该作何选择呢?在选购中,用户还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总体拥有成本和一些细节指标上。现在来看一下如何选购激光打印机。
  速度指标要看清
  对于打印机,人们最关注的往往是打印速度。有的产品标称每分钟打12页,有的标16页,但是有可能标12页的打得更快。所以,我们建议用户在选购中要特别留心一个叫首页输出时间的参数。首页输出时间可以说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和SOHO用户而设置的,很多用户日常打印通常是一两页一两页的打,因此首页输出时间是一个衡量输出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标。wWw.ItcOmputEr.cOm.cn通过计算,一般打印内容在60页以内的用户,选购时应该特别注意首页输出速度。从现有的产品看,惠普激光打印机的首页输出时间较短,一般是10秒左右,而其它品牌中耗时最长的在40秒以上。

  耗材更要算明白

  由于硒鼓成本不仅是打印机首次购买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日常打印中离不开的耗材,因此用户也应该特别小心。有的产品首次购买成本可能比别的品牌少100多元,但是随机硒鼓的容量比标准硒鼓小,也就是说厂商通过降低随机硒鼓的成本缩减了首次购买成本,因此用户在购买时应该反复比较,找出真正划算的产品。

  作为一般的用户,很难有合适的方法来对耗材的购买和使用做专业的评估,我们可以借助媒体的评估结果,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是选择一个可靠性高的激光打印机品牌,这样后期的使用和服务都有了很好的保证。

  现在中小企业和SOHO用户已经是桌面黑白激光打印机的主要用户群体,不同的产品性能、服务以及价位的组合将适应企业用户不同应用环境的需要。以目前的打印需求看,作为该领域内的高性能需求用户,主要着眼点集中在打印质量的一流性、打印速度的快捷性和成本输出的低廉性三个方面。

  厂商的产品技术也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发展,我们看到市场上适合中小企业以及SOHO采购的激光打印机产品越来越丰富。主流厂商的产品包括HP LaserJet 1010/1012/1015、Lenovo LJ1700、Samsung ML1510/1710、Epson EPL-6100L等等,加上非主流厂商的产品,选择范围非常广。而一般黑白激光打印机的使用周期是3-5年,所以对于中小企业以及家庭用户来讲,黑白激光打印机是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产品如此琳琅满目,用户该作何选择呢?在选购中,用户还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总体拥有成本和一些细节指标上。

  速度指标要看清

  对于打印机,人们最关注的往往是打印速度。有的产品标称每分钟打12页,有的标16页,但是有可能标12页的打得更快。所以,我们建议用户在选购中要特别留心一个叫首页输出时间的参数。首页输出时间可以说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和SOHO用户而设置的,很多用户日常打印通常是一两页一两页的打,因此首页输出时间是一个衡量输出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一般打印内容在60页以内的用户,选购时应该特别注意首页输出速度。从现有的产品看,惠普激光打印机的首页输出时间较短,一般是10秒左右,而其它品牌中耗时最长的在40秒以上。

  耗材更要算明白

  由于硒鼓成本不仅是打印机首次购买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日常打印中离不开的耗材,因此用户也应该特别小心。有的产品首次购买成本可能比别的品牌少100多元,但是随机硒鼓的容量比标准硒鼓小,也就是说厂商通过降低随机硒鼓的成本缩减了首次购买成本,因此用户在购买时应该反复比较,找出真正划算的产品。

  作为一般的用户,很难有合适的方法来对耗材的购买和使用做专业的评估,我们可以借助媒体的评估结果,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是选择一个可靠性高的激光打印机品牌,这样后期的使用和服务都有了很好的保证。

 
如何识别真假CPU-Intel篇 众所周知,CPU是电脑配件中的一个重要大件,购买的时候大家都很重视,但是CPU市场却比较“混乱”,许多不法商贩为了获得高额利润,纷纷兜售Remark、拆机品或“假”原包的CPU,虽然CPU本身是无法造假的,但以次充好,用散装冒充盒装,拿低频CPU当高频CPU卖等各种卑劣手段在市场上时有发生。为了避免大家在购买时上当受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识别真假CPU。
  
  Intel作为全球最大的CPU芯片生产厂商,其生产的奔腾、赛扬系列CPU在市场上占有率一直最高,因此Intel CPU自然就成为被伪造的首选对象。
  
  市场上零售的Intel CPU主要有原包盒装、假盒装和散装三种类型。原包盒装CPU较散装CPU价格高,同频的盒包和散包CPU有80'200元左右的差价,所以一些不法商贩就将不是从正常渠道进入国内的散包CPU重新封装,当做原包CPU卖。这种CPU虽然有包装,但用户根本享受不到Intel对正品CPU所提供的三年质保服务,而且附带的也都是假Intel散热风扇。
  
  Intel原厂原封的盒装CPU,主要在香港特区销售,内地市场上的正品原包盒装且不是很多,而是在内地将CPU和散热器封装在一起的。以上两种原包盒装CPU都是真盒装CPU,虽然它们价格高一点,但提供了三年质保(全国联保),而且还附带有原厂高品质的散热风扇。
  
  假盒装CPU,里面装的则是伪劣的散热器和Intel散装CPU,其实就是OEM的散片,这些散片被一些商家自行包装,然后配上一个质量非常一般的假Intel散热器。在不少柜台上,这种假盒装CPU被称为“小盒装”货,保质期为一年,这是商家自行提供的一年质保,如果在这一年中,商家关门溜走,你所获得的质保承诺,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如果你想确保买到的是Intel正品CPU,应该按下面的方法购买:
  
  1. 到有信誉的商家去购买
  
  你应该到当地较为有名和有信誉的商家去购买CPU产品,不要贪图便宜,在一些柜台小店购买。
  
  2. 拨打电话,查验CPU序列号
  
  买盒装CPU时,你应该拨打免费800(8008201100)电话查询,以便鉴别其是否为正品。这是Intel支持中心的免费查询电话,需要在周一到周五,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拨打,Intel服务人员会让你报出CPU、散热器和包装盒上相应的序列号,然后告诉你真伪。你可以在CPU表面、包装盒、散热风扇上查看有SL5VK编号的地方,此处有一个序列号,把这个序列号在电话里告诉Intel服务人员即可。
  
  注意:正品盒装CPU表面上的序列号,与包装盒上的系列号应该是相同的,而且与散热风扇的序列号也应该是相对应的,你可以通过拨打免费800(8008201100)电话进行验证。你应该仔细对照CPU表面上的SLXXX编号,与包装盒外的贴纸是否一致,这样可以初步辨别假货。
  
  3. CPU打假主要手段:软件检测
  
  由于CPU外观在不断的变化,CPU造假水平又在不断地提高,依靠肉眼已经很难辨别CPU的真伪了,因此使用专门的软件(例如WCPUID和Intel CPU ID Utility)对CPU进行检测,是目前辨别CPU真伪的最主要手段。
  
  (1)使用WCPUID
  
  WCPUID(下载地址http://www.cyoo.net/down.asp?id=13466&&no=1)是一款专业级的CPU测试软件,可以鉴别Intel、AMD、VIA等家族CPU的型号级别。执行WCPUID后,系统会弹出一个窗口,列出当前CPU的主要参数,例如类型、核心频率、系统时钟频率、缓存等。但是WCPUID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对于那些Remark主频的CPU无能为力,只能检测出用不同核心冒充的CPU。为此,你可以配合使用Intel CPU ID Utility(下载地址http://www.pcsky.cn/download/SoftDown.asp?ID=1500),对CPU做进一步的检测。
  
  (2)使用Intel CPU ID Utility
  
  与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号类似,每个CPU也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ID号(即CPUID), CPUID是在制造CPU的时候,由厂家置入到CPU内部的。由于CPU外在的所有标记,都是可以人为改动的,而CPUID却是终身不变的,你只能用软件读出ID号,却无法改变ID号。因此,利用这个原理,CPU ID工具可以鉴别出真假Intel CPU:显出CPU的确切信息,包括移动版本、主频、外频、二级缓存等关键信息,从而查出超频的CPU,并且醒目地显示出来。
  
  我们在购买CPU的时候,最好带上最新版的 Intel Frequency ID Utility软件,该软件能识别出CPU的型号、系列、缓存、处理器特性等指标,它不仅能很方便地区分新旧P4,轻松鉴别出赛扬4和P4,还能检测出CPU是否被超频。
  
  注意:不要相信商家说的主板能自动检测CPU真伪,包括利用Intel原装主板可以检测CPU真伪,也是不可信的。因为有部分假CPU,通过改造其内部电路,可以骗过主板的自动检测。下期我们将介绍怎么辨别AMD系列的真假CPU。  
如何选购音箱

现如今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音箱,经常使人感到眼花缭乱,在选择音箱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误区,尤其对于劣质音箱有几个方面正是商家苦苦掩盖的“家丑”,这当然不会在我们面前外扬了。其实,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购销关系中,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商家,引向了很多认识误区,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些必要的更正,希望对消费者有所帮助。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选购音箱。
误区一:价格贵的音箱音质就一定好吗
  通常的说法是音箱的音质由价格来决定,但价格不是选购优质音箱的惟一标准,重要的是音箱的音质如何,因为价格和音质也不一定就成比例,也就是说,并不是说你付出了双倍的价格,就会有双倍的音质享受。即使是CPU也是一样,你付出双倍价格却未必可以购买到双倍频率的CPU,就算频率是双倍,也不一定其性能就会是双倍。这个道理用上音箱上就更加明显了,从笔者个人来讲,所谓“绝妙音质”从来都是那些“音响发烧友”的专利,那些什么发烧级大师对音质的形容是笔者所难以理解的,不过有一些音箱虽说外表不是很花哨,但音质一样可以笔者陶醉,并且价格也不贵哟!

误区二:买音箱不能光看广告,还得看实际效果
  现在市场中多媒体音箱品牌众多,产品一多就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辅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以及一些概念炒作再所难免,有些厂商在想尽一切办法强调自己品牌的差异化,在外形设计上变着花样在变,其实往往都是新瓶装旧酒,很多地方都不能尽如人意。笔者不久前见过的几个品牌的音箱,宣传资料上介绍的功能看上去非常吸引人,但分别试用之后却发现毛病诸多,和宣传资料上说的差之远矣!一款功率不够,将音量调到一半就出现失真现象;另一款固定喇叭的螺丝有受损痕迹,可以看出不是机器安装的,而是人工扭上去的,所以不要过度盲目地相信广告大力宣传的音箱,避免选择失误,到时悔之晚矣!当然每个人对音箱的听觉感受不一样,所以在选择时还是以个人的感觉为主,自己听起来感觉舒服就好,这样买回来的音箱可以和个人口味相符合,而朋友和商爱推荐的很可能并不适合自己的风格。

误区三:音箱内的吸音棉并不代表档次的高低
  有许多消费者认为没有吸音棉的音箱是低档次的音箱,专家说这种说法并不是很科学。吸音材料在音箱中只起两个作用,一是消除音箱箱体的某些谐振与染色;二是适当缩小音箱的体积,对于音箱属于哪个档次毫无关系,有些人以为往音箱中增加填充物是一剂万能的良药,这就大错而特错了。只要音箱的箱体设计合理,自身没有明显的谐振,箱体又足够大,完全可以不加填充材料就能制作出高品质的音箱。在全世界的音箱制作领域中,这种成功的例子很多。在音箱箱体中不加填充材料,对音箱的瞬态特性有好处。 经过认真设计、认真加工制造的音箱,在出厂时已基本上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随意改变音箱内填充材料的有无、多少,会对音箱的重播造成很多影响,而这些影响多数是负面的,过多的填充物,会造成重播时的声音发木,瞬态特性差,有气无力。

  误区四:木质的音箱就一定好吗

  当笔者走进电子市场时,总会遇到热心的销售小姐向笔者推荐,某某牌子的音箱什么木做的,质量如何有保证呀等等。买音箱不是买家具,如果是买家具,好的木质家具到是可以作为衡量该产品是否优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好的木质材料意味着结实、耐用甚至突出主人的品味。但对于音箱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因为原木板有谐振的性质,音箱工作时木质本身会产生声音,影响音箱的音质表现力,所以说木质音箱就是好音箱并无根据。

  误区五:不要以貌取箱,重要的要看细节

  我们在选购音箱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看音箱的制作工艺、箱体材质、箱体密封性、扬声器的口径和品质等信息,甚至分频器都能从倒相孔看见。先看音箱的外贴层,是否有明显的起泡、划痕、翘边等现象,接缝是否整齐,箱体的一些塑料制品是否粗糙,比如倒相管的管壁是否厚实,表面是否光滑。从这些细微之处,往往能对整箱的品质定位初见端倪。另外从音箱的面板接缝处仔细辨别箱体材质,如果从接缝处不能看出的话,也可以用手指在箱体空腔处的箱壁上敲一敲,如果板材较厚,密度较高的话,声音应该低沉且无明显的空腔感。最后别忘了揭开防尘罩,看看喇叭的制作工艺,特别是喇叭中间凸出的音圈罩周边的制作工艺,如果粘得不好的往往可以看到一丝丝的胶水干后留下的痕迹;再看看固定喇叭的螺丝有无受损痕迹,如果有就不是机器安装的,质量肯定要打折扣。 试音时,则至少把音量按钮调到3/4处,看看功率够不够或有没有失真,与此同时,用手在音箱各处摸一摸,如果感到箱体后(除倒箱孔外)还有风吹出,就说明音箱密封性不好。

 
From:http://www.itcomputer.com.cn/Article/Hardware/201309/3173.html
    Copyright © 2005-2013 电脑知识网 Computer Knowledg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