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电脑学习网 >> 电脑常识 >> 正文

如何用好集成声卡

2013-09-12 17:13:50  来源: 电脑常识 

  相信大部分朋友已经用上了Windows Vista,如果你使用的是集成声卡,那么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高性能集成声卡和高档音箱的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就极大地浪费了那些高档音箱的威力。www.sq120.com推荐文章
  在Vista系统桌面上右击音量图标,选择“声音”,在“播放”选项卡中选中“扬声器”,打开“扬声器属性”窗口,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并没有使用任何增强功能。
  “扬声器填充”表示创建一个虚拟环境,以便在环绕扬声器系统上播放单体声音频源;“房间修正”可以弥补房间和扬声器效果;“响度均衡”则运用对人类听觉的理解力感知到的音量差别。
  注意,在没有麦克风的情况下,是无法选择“房间修正”的,但即使选中了其余两个复选框,提供商的“状态”也是显示为“无效”,这该怎么办呢?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选中“扬声器填充”或“响度均衡”,然后单击“预览”右下角的倒三角箭头,从下拉菜单中选择“浏览”,此时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在这里任意指定一款音频文件。也可以指定其他路径下的音频文件,但必须是WAV格式的文件才行。
  指定后返回“扬声器属性”窗口,单击右下角的“应用”按钮使它生效,此时我们就可以发现提供商下面的“状态”已经变成了“启用”的状态(图3)。这时如果单击“预览”按钮进行播放,你会发现,“声音→播放”窗口中的音频状态柱会随着播放的进度自动变化。WWW.iTcoMpUtEr.COm.Cn
  怎么样?不错吧。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如何选购cpu风扇

  要真正实现散热风扇的低噪音,风扇轴承的选择很重要,不同类型的风扇轴承,其噪音控制的差别非常大。如何选购cpu风扇?其实,我们购买散热风扇时,一般都可以从它的标签英文字母中获得相关的轴承信息,读懂这些信息有利于我们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产品。
1.含油轴承
  含油轴承(Sleeve Bearing)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散热风扇轴承。它使用润滑油作为润滑剂和减阻剂,优点是价格非常低廉,初期使用时运行噪音也比较低。缺点是轴承很容易磨损,寿命较短。另外,这种轴承使用时间一长,轴承套筒里的润滑油容易泄漏出来,噪音随之增大,并且会污染主板和其他配件。

2.双滚珠轴承
  双滚珠轴承(Dual Ball Bearing或Two Ball Bearing)采用了两个滚珠轴承,利用滚动摩擦来代替传统的滑动摩擦,所以摩擦力较小,不需要润滑油,也就不存在漏油的问题。它的优点是使用寿命非常长,抗老化性能好,适合转速较高的风扇。缺点是制造成本高,并且噪音最大。

3.单滚珠轴承
  单滚珠轴承(ONE Ball Bearing或Ball+Sleeve Bearing)是对传统含油轴承的改进,采用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混合的形式,用一个滚珠轴承+一个含油轴承来降低双滚珠轴承的成本。它集合了含油轴承和双滚珠轴承的优点,缺点是在加入滚珠之后,运行噪声有所增大,但仍小于双滚珠轴承。

4.液压轴承
  液压轴承(Hydraulic Bearing)是在含油轴承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液压轴承采用了独特的环式供油回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漏油的问题,寿命比普通含油轴承大大延长了,并且继承了含油轴承的优点:运行噪音小,目前液压轴承已经在AVC散热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5.来福轴承
  来福轴承(Rifle Bearing)主要用于CoolerMaster的散热风扇,也是对传统含油轴承的一种改进。来福轴承使用耐磨材料制成高含油中空轴承,还带有反向螺旋槽及挡油槽的轴芯。在风扇运转时,其中的润滑油将形成反向回流,从而避免了漏油问题,并且把运行噪音控制得非常小。
  另外,还有纳米轴承(NACOOL Bearing)、纳米陶瓷轴承(NANO Ceramic Bearing)、磁悬浮轴承(Magnetic Bearing)和流体保护系统轴承(Hypro Bearing)等,但它们价格比较贵,市面上较少见。
  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能更好地选购散热器,让自己的“爱机”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天。

 
如何识别cpu芯片

  如今CPU市场新品迭出,要在型号众多的处理器中找到合适的产品,清楚了解CPU的内“芯”就显得很重要了。下面笔者就以Intel最新推出的赛扬420 处理器为例,结合详细的操作过程和仔细的分析,让大家明明白白自己所爱的“芯”。www.sq120.com推荐文章
第一步:登录Intel官方网站
  如果你不太清楚自己购买的Intel处理器具体支持哪些功能,可以登录Intel公司的官方网站(http://processorfinder.intel.com/default.aspx)进行查询。Intel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名为Processor Spec Finder在线查询工具(图1),它可以通过Processor Family(处理器家族)、sSpec Number(s-Spec编码)和Product Order Code三种方式加以查询。

  sSpec Number是Intel为方便用户查询所制定的一组5位编码,它与特定的内核版本都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里通常包含了主频、二级缓存、前端总线、制造工艺、核心步进、工作电压、耐温极限、CPU ID等重要参数。是否盒装也是依靠这个编码来识别。比如赛扬420金属顶盖表面上的“SL9XP”就是这款CPU的sSpec Number。
  由于Product Order编码和s-Spec编码规律比较复杂,对普通用户来说没有深究的必要,建议大家以Processor Family作为查询的主要依据。
第二步:了解处理器功能
  在“Processor Family”中选择Intel Celeron Processor 400系列后,得到3个查询结果,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系列CPU支持的功能和一个简单、实用的参数列表(图2)。

  1.Enhanced Halt State(C1E):这是针对以前Pentium 4处理器的C1 Halt State的一个改进版本。C1 Halt State工作时,系统会在空闲时向CPU发送HLT指令,让CPU进入低功耗挂起状态。C1E Halt State(Enhanced Halt State)的工作机制和C1 Halt State的相似,只不过在进入C1E Halt State的时候,CPU的倍频和电压同时会降低。该功能可实现更好的能耗控制。
  2.Execute Disable Bit(EDB):这是Intel在新一代CPU中引入的一项特性,它能帮助CPU在某些基于缓冲区溢出的恶意攻击下,实现自我保护,从而避免诸如“冲击波”之类病毒的恶意攻击。此外,EDB需要Windows XP SP2的配合才能正常工作。它实现原理是通过处理器在内存中划分出几块区域,部分区域可执行应用程序代码,而另一些区域则不允许。
  3.Intel EM64T:即英特尔64位扩展技术,它是一种增强服务器和工作站、使之具有 64 位寻址功能和相关指令的技术。
  4.Thermal Monitor 2:和C1E即时调整CPU功耗的作用不同的是,Thermal Monitor 2是强制降低CPU频率以保护处理器的一种功能。它通过CPU内建的热敏二极管对CPU的温度进行检测,一旦达到危险警戒值就会启动内部的发热控制电路,让发热控制电路来强制降低CPU的运行频率,以减少发热量。
  要注意的是,这个热敏二极管和我们主板上的热敏二极管不同,它的测量值更加精确,更接近CPU的实际状况。当Thermal Monitor 2发现CPU的温度超标之后,它会将CPU的倍频强制拉低,同时降低电压,让CPU的温度迅速降低,以免CPU过热烧毁。
第三步:了解CPU的更多资料
  了解功能后,点击图2中“sSpec#”下方的序号,可以了解更多关于CPU的详细资料。下面仍以赛扬420处理器为例,介绍两个重要参数。
  1.Thermal Design Power(TDP):中文意思为“热设计功耗”,它的含义是当CPU的负荷达到最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功耗单位为瓦(W)。TDP可大致反映出CPU的发热情况。
  实际上,制约CPU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散热。温度可以说是CPU的“杀手”,TDP值较低的CPU有望获得更高的工作频率,同时它对整套电脑系统的设计、电池使用时间及环保方面都大有裨益。
  2.Core Voltage(核心电压):它表示CPU的核心工作电压。目前,CPU的核心电压呈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较低的工作电压主要有三个优点:
  (1)采用低电压的CPU的芯片总功耗降低了,而且系统的运行成本也相应降低;
  (2)功耗降低,致使发热量减少,对整个系统的散热很有帮助;
  (3)低电压设计对提高CPU主频非常有利。
结语
  通过TDP和核心电压等参数,我们可以了解到赛扬420低功耗的优势:1.赛扬420具有不错的超频潜力;2.赛扬420的发热量较小,可以采用低转速风扇(甚至使用被动散热方式)进行散热,从而大大降低系统噪音。另外,经过一番深入了解,我们不难理解下述现象:
  1.由于赛扬420发热量低,所以它在无风扇情况下也可正常工作(CPU上覆盖一块散热性能较好的散热片),当然,出于系统安全考虑,我们不提倡大家这么做。
  2.由于C1E功能在空闲时,CPU的倍频和电压同时会降低,所以通过CPU-Z可以发现,电压和频率不时会发生变化。
  3.由于有Execute Disable Bit功能,所以数据执行保护(DEP)同其他无该功能的机器显示不同。
  好了,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你能对你的Intel“芯”有更深的了解!

 
From:http://www.itcomputer.com.cn/Article/Common/201309/18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5-2013 电脑知识网 Computer Knowledge   All rights reserved.